133. 君臣 尊母为帝,以父为臣。……(1 / 2)

坏消息蠢蛋对手被别人先干掉了。

好消息新对手的水平也比较一般。

而且, 新对手起码是合格线以上的思维,让人更能预测下一步会怎么走。

姜宁研究着手中的诏令的复印件

很好,深得“中国”传统精髓。

看似什么都说了, 但细细研究,实际又什么都没说。

“诸边军主将可暂决驻军所在省份军政诸事以平叛乱”。

问题来了

“暂决”的“暂”是多久

“驻军所在省份”的范围怎么划定

“军政诸事”的权责具体在哪是令各地总督、巡抚和地方官全听将军的, 还是互相制约

这诏令通篇辞藻华美,情意真挚,颇有文采, 可重要关键点都是一笔带过,一个实在的词都没有。

那么,如果是“大齐忠臣”

姜宁提着笔, 字迹却不落在纸上

各地边将若不想将来被扣上“以图谋逆”或“不尊诏令不定民乱”的帽子, 一定会上书朝廷请求明示。

朝廷再或安抚或鼓励或警告, 或许还能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可是

还能吗

姜宁放下笔。

自古以来, 因内部生乱, 农民起义, 将权力下放地方的王朝, 毫无例外,都走向了灭亡的道路。

“秦失其鹿, 天下共逐之”, 对大业有野心的,必不止她们一家。

那么,这场大乱的胜者, 会是谁

至于高如定、其母高宗吴贵妃, 还有吴贵妃父亲的死,姜宁没有多余的心思感叹。

哪怕她还在京里时,吴贵妃父亲简直像她的狂热粉丝, 痴迷她的画到逢人必提的程度。

有点怪,也不知道是真的还是装的。

这些年,她送走了邓老太太,送走了封姐姐,闻得了邓夫人的死讯,上月福州又来信,李家大哥说身上不大好了。穆姐姐已近七十,桃嬷嬷已经七十了,连她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看见新朝诞生,不知道她和绯玉的结果在哪里,哪还有空可惜别人。

自己选的走上这条路,既要有必胜的决心,也要做好死亡的准备。难道还能后悔、回头吗。

永和二年。

东平将军陆升荣进京勤王,诛杀水溶等乱党,拥立高宗五皇子高如弘为帝,尊陆贵太妃为皇太后。

叔夺侄位。

新帝查,许太皇太后已被霍太后折磨至死,将霍氏一族以叛党论,诛九族。

高宗子嗣,几被乱党屠杀殆尽。

帝大悲,命承恩辅国公陆升荣主持厚葬。

新帝废年号“永和”不用,改为“熹平”。

熹平二年。

四月。

定海侯林姜平苏、浙两省民乱,驻军十万于金陵城外。

帝加封林姜“定海王”,令总揽苏、浙、闽、粤、桂五省军政,治下事务,皆可自专,不必奏报。

五月。

云南布政林如海病重,上折请岂骸骨,帝准。

五月初二,金陵城内。

原两江总督府已暂改为了定海王府,王府正殿名“靖安殿”,为太妃姜宁理政、居住之处。

蝉鸣阵阵,五月的天燥得让人心烦。

但靖安殿外驻守的兵士皆不敢有分毫懈怠。

王爷治军铁血手腕,听得太妃在后方亦是杀伐决断

贪墨粮草者,斩

欺辱女子者,斩

私扰百姓者,斩

战时,排除异己诬告忠良妄断官司以权谋私者,查实皆斩

但王爷与太妃这般铁腕,南海军上下却越发忠心。

原因无他

王爷与太妃赏罚分明,处置公正,并无偏私。去年,连裴安裴将军的亲弟弟强夺了一户母女姊妹人,都被王爷宣读军法,亲手斩于阵前,以儆效尤。还有上个月,服侍太妃多年的沈长史沈碧棠的夫家侄子越英强占百姓田地,亦被太妃亲自处斩。

且在南海军当兵,从不必担忧缺粮少饷,也不必怕军功被顶替冒领。

谁敢冒领军功,也只有一个死

不论出身不论男女,有能有功者皆可得赏为官

虽然王爷和太妃都是女人,难免对女人偏了些,可这样,他们留在老家的老娘老婆和姊妹,也更安全不是

这样的年景,南海军和王爷治下几省还能吃上饭,没饿死多少人,不都是全靠王爷吗

从南海诸国运来的米粮,活人无数

远远有两个人抬着一个大桶来了。

因“体貌甚伟,刀枪纯熟,各项考核皆为优等”而被选为靖安殿前护卫的樊沧眼前一亮,瞬时口舌生津。

今日的绿豆汤,到了

靖安殿内,姜宁也在喝绿豆汤。

力行简朴,以身作则,今年能不用冰就不用,能少用就少用吧。

但实在热得慌,她也不会拿身体开玩笑硬是不用。而且她要看卷宗、条陈,身上手上有太多汗都污湿了,更耽误事。

现在这个温度还能坚持。

姜宁还命“有冰先给书吏们用。他们屋里人多,挤着更热。”

定海侯府的书吏足有分之一都是女性,要给下属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啊。

作秀也好,真心也罢,不管本心是什么,有用就行了。

等来回事的粮官喝完,姜宁才放下碗,命“你接着说。”

喝完绿豆汤,虽是温热的下肚,又出了一层汗,樊沧却觉得精神百倍

他还能再站天夜

临近年末。

靖安殿内,难得“定海王”麾下的忠臣良将有过半齐聚。

晚宴开始前,林姜先主持开会,仍请姜宁上座,她在下首。

姜宁坐主位榻上,身旁是过了年就虚岁六岁的昭昭。

昭昭生在元月初七,便是明年新春就五周岁了。

自生下昭昭后,林姜便将女儿交给了母亲抚养。她给女儿取名为“昭”。

昭,日明也。

她知道娘会明白。

果然,昭昭岁时,娘便亲自给她开蒙,至今年五岁,请来李家两位表兄,令以未来君王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