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长音打量着谢寒。
今日之前, 她见过谢寒两次。
第一次是神康五年,他和姜宁一起到金泉府看绯玉。
第二次还是神康五年,他从兰州府运来十万白银捐资西宁军。
三年过去了, 他外貌未改, 只身上杀气又重了几分。
还多了些底气。
他这底气从何而来
穆长音抱拳微躬, 笑道“谢掌柜是海上的行家, 我与绯玉,自是听谢掌柜安排。”
谢寒一揖到底,起身“多谢护国公信重。”
“好了好了”姜宁笑道, “再客气天都黑了。快都请坐, 等孩子们来,咱们去园子里。”
穆长音与谢寒相视, 各自笑了笑, 归座。
孩子们正是这时到了。
七八个女孩子见了礼, 谢寒各有礼物送给,连今日临时来的李令智和李令信都有。
两人也同林家三个玉一样,管谢寒叫“舅舅”, 管岁雪叫“姨娘”。甄英莲和滕怀玉仍称“掌柜”。
大家往花园里来。
只有谢寒一个男子, 入席便不分男女。姜宁、穆长音与谢寒、岁雪同坐, 孩子们围了一个大桌。
两桌之间没隔屏风。
岁雪笑问“不等等姐夫”
姜宁轻叹“近日京畿、山东、山西、湖北几处旱灾,还有河南水旱蝗灾,还有去年东北、西疆多地雪灾, 他正忙呢,谁知今日回不回来。咱们不等他。”
穆长音道“上回这般水旱不定,多地有灾还是十年前了。”
气氛一时有些沉肃。
毕竟是接风宴,还有许多孩子在,不好说太沉重的话题。
姜宁笑向英莲道“说起来, 我与你母亲相识正是十年前。”
其实是十一年前。
姑苏连年歉收,竟有盗贼蜂起,逼得甄士隐竟想折变田产投奔岳家。
姜宁现在也不理解甄士隐这种身有功名却坚持“清高”,不求助于有权势的同乡同年,让老婆一起过苦日子的行为。
不过他人都走了五六年了,再刻薄也不好。
封氏前日和桃嬷嬷一起到郊外散心去了,所以今日没来。
英莲慌忙看过来,眼中闪了闪,只看姜宁,答应了一声“是。”
岁雪笑推谢寒“看你把孩子吓的我说让你捂白了再来”
谢寒看看自己的手,和岁雪的一比,黑白分明“那我先走,明年再来”
众人一笑。
酒过三巡,戏台上正演出桃花扇中的拒媒,唱的是
“奴是薄福人,不愿入朱门”。
谢寒正与穆长音说些海上的事。
姜宁一面听着,一面看孩子们桌上,黛玉握了英莲的手,正低声细问什么。
英莲似乎有所掩饰,只是摇头。
黛玉若有所思。
姜宁看了一会,呼出一口气。
戏台上,又过一出,已经唱到了
“长江不限天南北,击楫中流看誓师”。注
入夜。
林如海仍在宫中未回,绯玉缠着姜宁一起睡了。
黛玉留甄英莲住在晴霄院“明日又无事,姐姐陪我住一晚吧。”
英莲只好答应。
黛玉没留丫头在屋里守夜。
夜深人静。
她轻声问“我知道姐姐没睡。”
英莲睁开眼睛,低低应声“嗯。”
黛玉翻身面向她。
帐子里一片黑,什么都看不清。
她摸索着找到了英莲的手“我与姐姐相识已有五年了。多的我不问,只问一句姐姐想一同南下出海吗”
黑暗里半日没有声音。
黛玉握着的手回握了她。
“不想。”
英莲声音有些干,她说“我只想安于一隅,和娘过安生日子,不想再颠沛流离”
黛玉向前伸手,摸到了几点湿润。
她忙反身去摸棉帕。
英莲把棉帕摊在脸上,无声哭了一会,擦泪笑道“多谢你。”
黛玉只想叹气“这有什么。”
“睡罢。”英莲把帕子叠起来,放在枕边,给黛玉拉上薄被,“睡吧。”
黛玉没能睡着。
她在想谢姨娘,谢舅舅,和娘。还有爹。
谢姨娘一直不婚,她明白,成婚对女子毫无好处。她一直想不明白的是,谢舅舅是为何不愿成婚
与女子相反,男子照世俗之例成婚毫无坏处。
即便不愿轻许正妻之位,蓄姬纳妾亦是行商常例。
可谢舅舅都没有。
英莲姐姐才见过谢舅舅几面便心生倾慕,谢舅舅这些年在外,见过的好女子只怕轻易数不全。
还有娘
她不在家的几年,许多人给爹送美。
爹至少起了两次纳妾的心。
两年前才回京中,又有上皇赐美。
娘曾经彻夜饮醉,现在却已毫不在意。
姜宁什么都没想,搂着绯玉酣睡一晚起来。
然后在被窝里就问“快去看看,有番茄熟了没有”
谢寒真的把番茄带回来了
他从泉州一路乘船北上,在船舱里栽培番茄,昨天看已经有一小半快熟了。
姜宁真的馋死
番茄炖牛腩
番茄炒蛋
各种番茄汤和番茄火锅底
落霞、秋水和秋雁都出去了,现下是夏鸿为首服侍。
她听了便笑“太太也太心急了,哪儿能这么快。谢掌柜不是说还要等日呢。”
可姜宁馋啊
“快叫采买想法子订牛肉,五日内我必要吃到。”她下床穿衣。
大齐禁止宰杀耕牛,但病的、伤的、老死的牛能卖。尤其在富贵之家,牛肉上桌并不新鲜。
绯玉在她后面下来,笑说“若不好吃,娘是不是要哭”
姜宁信心满满“怎么可能不好吃。”
就算这时候的番茄和她上辈子的味道真不一样,若不好吃,谢寒也不会特地费事在船上就栽种给她带来呀
最多是酸点,没那么甜,果实小,这都可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