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受苦’ 父亲骗人!(1 / 2)

咸鱼继母日常 明栀 5971 字 10天前

徐月嘉念一句, 徐玉宣退一步,小脸写满了抗拒。

徐月嘉瞧见他的举动,停下来, 问“不喜欢这本”

徐玉宣摇头。

徐月嘉合上书,道“那么, 你想换哪本”

父亲不好玩

他想母亲了。

徐玉宣果断对纪嬷嬷伸小手“嬷嬷,回去。”

纪嬷嬷“”

大姑太太婆媳二人未时末到的国公府, 风尘仆仆, 满身霜寒的,瞧着颇为狼狈。

实在是这老天爷脾气太怪了, 雪下一会儿停一会儿, 再加上先前差点遇到雪崩, 大姑太太婆媳直到入了国公府心才终于落到实处。

陆氏见了人, 当即改了主意, 直接领着二人去事先准备好的院落。

等晚些用膳时再去正院见人也不迟。

陆氏与大姑太太见面不多, 只记得是个大方好相处的人。

那时候盛京局势不安,大姑太太怕影响儿子读书,便举家回了夫家祖籍,待儿子中举后方入京, 等儿子春闱高中后谋了个陵城辖下一县县令的官职, 又继续跟着儿子去了陵城外放。

这县令一做就是好几年。

认真算起来,陆氏也有五六年没见大姑太太了。

一路上, 陆氏细细和大姑太太说道“我让人备了热汤热水, 您和卉娘简单梳洗一番,吃点热乎的,好好休息半个时辰,晚上我们一家人再聚一聚。”

卉娘便是大姑太太的儿媳妇, 姓姚,是陵城当地知府大人的女儿。

大姑太太眉眼英气,是个爽朗的人,她道“都听你的,我和卉娘也确实累了。”

院子是大姑太太出嫁前住的闺院,只不过后来陆氏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东西。

暖阁的炕已经热了,待几人落坐后,婢女们陆续进来,奉上热茶和膳食。

陆氏坐在一旁陪同。

大姑太太不客气连喝了几杯热茶,待身子彻底暖了后,才拿起汤匙舀热气腾腾的小馄饨吃。

为了能快些入京城,一路上她们连烧水的时间都省下了,一直忍着。

大姑太太吃了几颗小馄饨后,见儿媳姚氏一小口一小口吃得慢吞吞,不由蹙眉道“你表嫂不吃人,不用紧张,还有你素来不是爱吃辣吗”

大姑太太看了一眼案几上的辣椒碗道“吃点辣的,正好驱驱寒。”

辣椒是她特意让侄媳添上的。

姚氏脸爆红,忙私底下拽了拽婆婆的衣角,小声阻止道“母亲,别说了”

她这不是想着头一回进京,又是住在婆婆的娘家,总要表现淑女端庄些,好才不会给婆婆郎君还有姚家丢脸。

陆氏见婆媳二人关系亲近,笑了笑道“不用拘束,就当在自己家。”

有了温叶这个例子在前,陆氏现在看大姑太太一口吃两三颗馄饨都没觉得哪里不对劲。

更别说是往小馄饨汤里加辣椒了。

姚氏见陆氏不似作假,才终于加了点辣椒碎在馄饨里。

鸡汤小馄饨,很鲜,单这样吃就已经很美味了。

但姚氏是个无辣不欢的性子,吃什么都喜欢加点辣椒或抹勺辣酱在上面。

大姑太太吃差不多了,让婢女又给她单独盛了一碗馄饨汤,慢慢舀着喝,顺便与陆氏说说话“不是说子檀又成亲了怎么不见他的新妇”

陆氏解释道“今早代我去郊外庄子上巡查了,原本想着巡查完庄子回来,歇一晚,正好能赶上您和卉娘进京。”

大姑太太倒不介意这个,道“人什么时候都能见,我看今天这雪是不会停下了,你提前派人去说一声,不用赶今日回来。”

白日里那场雪崩,她现在还心有余悸,听说埋了好几辆路过的马车。

陆氏也有这个意思,未时前雪还只是下下停停,现在外面已经飘起了鹅毛大雪。

郊外的路不好走,不如等明日雪停再从庄子上回来。

“姑母放心,我已经派人去了。”陆氏回道,“就是要委屈弟妹在庄子上住一晚了。”

大姑太太又问“子檀这位继室,你与她相处如何”

阔别盛京数年,大姑太太熟悉的那些世家,没落了不少。

近几年起来的那些新贵,大姑太太一个都不认识,温家她倒还有个模糊的印象,当年温家家主的官职还不算高,不过有祖辈积攒的底蕴在,升上去是迟早的事。

不过大姑太太没什么门第之见,孩子们喜欢就好。

“人不错,对宣儿也好。”陆氏客观道,“就是懒散了些。”

大姑太太听完,一针见血道“那是因为有你在,国公府未分家,有你这么一个事事都能妥帖的长嫂在上面撑着,哪还用得着她。”

都这么些年了,还能记得她喜欢的是哪种味道的熏香。

其实在进国公府之前,大姑太太也是有些忐忑的,府中兄嫂俱已不在,对于陆氏这位侄媳,她对她的认知与了解还停在数年前,今年随儿子外放这几年,与京城的联系,除了国公府还有昌南侯府外,几乎都断差不多了。

不过如今一见,她终于可以放心了,国公府还是她记忆中的那个国公府。

大姑太太又道“你也不用多想,说不定二侄媳就喜欢这种事事不用关心的日子。”

比如像她,儿媳进门俩月后就将庶务全交了出去。

哪怕只是巴掌大点的家,她也懒得管。

陆氏回想起自温氏嫁进来以后发生的一些事,不禁莞尔“姑母猜得还真准。”

大姑太太眉一挑,道“听你这么一说,我都想早点见到她了。”

待婆媳二人简单洗漱一番后睡下,陆氏才离开。

回到正院后,陆氏也没闲着,晚上要在正院用膳,现在就要开始准备起来。

大姑太太和表弟妹姚氏的口味要添在膳食单上,还有她们忌口什么,也要仔细避开。

等这一连串事吩咐下去,陆氏终于有空闲坐下歇歇。

望着院中厚重的雪白,她不免开始同冼嬷嬷担忧“早知雪会下得这般大,就不让温氏今日去巡视庄子了。”

陆氏现在有些后悔,这么冷的天,在庄子上过夜得多受罪啊。

冼嬷嬷宽慰道“夫人放心,庄子上的住处虽比不上府里,但也算干净整洁,二夫人只用委屈一晚,待明儿雪停,就能回来了。”

陆氏叹气“也只能这样了。”

“对了。”陆氏忽然想到什么,加了一句道,“你回头把我库房里那件纯色狐裘找出来,等弟妹回来,你差青雪送过去。”

说到底温氏此刻被困在庄子上还是有她故意装病的缘故在里面。

该补偿她的。

不过一件狐裘是不是少了点

陆氏最后又道“从二弟名下的铺子盈利里拿一万两,我私房里再出两千两,和狐裘一起送去。”

差点给忘了,马上就是新年,国公府姻亲众多,彼此来往互送的礼,这些虽然府里俱已列过单子,让下面人陆续备足。

但难免会有一些眼下看不见的小疏漏。

到时候总不能让温叶拿自己的嫁妆银子填补。

陆氏不知道温叶已经从徐月嘉那得了几木匣子金叶子和银叶子,以为她手里还只是她上回送去赔礼的一千两银票。

一千两能顶什么用。

冼嬷嬷应道“是,老奴都记下了。”

而陆氏口中正在受苦的温叶,刚巡查完另外两处庄子回来。

确实受了一些苦,午膳大乱炖吃多了,撑得想哭。

连续巡查了两处庄子,天也黑了,到用晚膳的时辰,温叶只能看着两个婢女在自己面前吃。

她好苦啊。

晚膳比较简单是中午剩下的半只鸡炖的土豆,里头加了庄上厨子手擀的宽面条,微微偏黄的面条吃起来筋道爽口。

温叶吃了两口,根本不解馋。

傍晚雪愈下愈大,皑皑一片,根本无路可走。

温叶小酌了一杯酒后,同桃枝说“明早不用喊我,我要多睡一会儿。”

桃枝道“夫人您少喝点。”

温叶不以为意“一杯而已,我很克制了。”

她酒量好着呢。

这时云枝从屋外进来,庄子上规矩没那么多,今夜她们俩都睡在温叶这儿,屋里正好有两张炕。

温叶看到她进来,问“其他人都安排好了”

云枝回“都安排好了。”

温叶点点头,道“快过来暖暖身子。”

出城巡查庄子,不可能就她们三个加一个车夫,除了她的陪房小厮婢女们,还有陆氏给的十几个国公府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