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2 / 2)

暮春之令 海青拿天鹅 2331 字 2个月前

“宗正辛苦。”他说,“待采选之家,都在里面了么?”

“都在里面了。”刘奎道,停了停,补充么,“陛下,尚书已将采选诏书拟好,还请陛下……”

皇帝颔首:“朕知晓了,宗正下去吧。”

刘奎不再多言,行个礼,退出殿外。

尚书许嵩正在殿外等着,见刘奎出来,一脸询问之色。刘奎看了看他,摇摇头,苦笑,“陛下还未答复。”

许嵩了然,亦苦笑。

他做了两朝尚书,采选之事,并不陌生。先帝曾采选三次,他经手两次。每次采选都是皇帝下令,尚书拟诏,然后派内官往乡间采选即可。而此番,却是格外麻烦。

皇帝继位之后,久久没有采选,在大臣们苦劝之下方才同意采选。

这也就罢了。

皇帝同意采选之后,太卜定了吉日,许嵩这里刚刚拟了诏要发出去,皇帝忽然又说,且等一等,让宗正先将待选的名册交与他过目。

司隶的良家,确有记录,但都在各郡县官府之中。往常,内官们到了各地,由当地官吏呈上名册,径自去各家拜访便是,从来不必先收罗名册。但既然皇帝吩咐,众人也只有照办,忙碌一番之后,终于将名册呈了来。可采选的日子,又推后了几日,太卜那边又要重新贞问……这事连许嵩自己也想不明白,这位皇帝比起先帝,雷厉风行,最恶繁文缛节,作为尚书,他一直是很赞赏的。可为何单单采选这事,要弄得这般麻烦,总让人觉得他犹豫不决?

刘奎也纳闷。

自己这个宗正,是跟皇帝一起上任的。他知道皇帝让他当宗正,是看他为人踏实,而当了宗正之后,他也一直想好好做些事,所以,敦促皇帝采选立嗣,他十分有热情。但皇帝总是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好不容易让他答应了,又这个要求那个要求,让人摸不着头脑。

采选不好么?当然好啊。司隶之中的女子,温柔可爱,选的又都是良家子,几百上千个伺候着自己,谁不喜欢?那……皇帝究竟在想什么?

正揣着一肚子心思,忽然,内侍小跑着追来,说皇帝召他回去。

刘奎讶然,忙与许嵩行礼作别,匆匆往回走。

“宗正,这册中都收了些什么?”皇帝晃了晃手中的简册,面色不豫,“一个弘农郡,就这百十人?”

刘奎听得这话,诧异不已,忙道,“陛下,臣等在京畿诸郡中阅视,凡十三以上二十以下良家子,容貌端丽而未嫁者,皆载还后宫。弘农郡虽不过百十人,品貌皆是上乘,陛下……”

“二十以下?”皇帝冷冷道,“朕堂堂天子,只配得二十以下的么?”

刘奎愕然:“陛下之意……”

“换了。”皇帝道,“下限提至十八,上限提至二十五。”

刘奎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咽了咽喉咙,道,“陛下,十八至二十五岁,这般年纪还未出嫁的良家子,那不是嫁不出去了么……”

“嫁不出去又如何。”皇帝将简册丢在案上,“你以为朕不知?每每有采选风声出来,民间便多嫁娶之事,为何?乃是许多人家不愿女儿入宫,宁可将就些也要将女儿先嫁了,好好的喜事,弄得怨声载道。”

“可这岁数也太大了……”

“朕也不小了。”皇帝淡淡道,“嫁不出去,正好来宫中做事。身为天子,当为民分忧,去吧。”

宗正语塞,见皇帝一脸坚定,面色复杂地行了礼,告退而去。

******************************

因为采选,被搁置了一段日子的王萦婚事又被重新提起,一连两日,又是派人询问又是权衡利弊,忙得热火朝天。

事关重大,连王缪也匆匆从长安赶了过来,与家人一起商量。

“吴家不好,虽富裕,那家的夫人我却见过,甚是不好相与。萦得了这么个姑氏,岂不要受欺负!”

“那韩家更不好了,夫妇二人都是势利的,除了几分利,什么也看不上眼。 ”

“我看冯家不错,家底好,脾气也好。”

“冯家连个吏都没出过,怎配得上萦?”

“那李家呢?家产与这边相当,也做过官,夫妇二人见过萦,都挺喜欢。”

“可他家公子……”陈氏瞅了一眼门外,小声道,“嘴边有一颗大黑痣,萦肯定不喜欢!”

众人说了一轮,选了又选,终是觉得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定不下来。

戚氏自己也拿不定主意,两天下来,头疼得卧床。

她看着徽妍和王萦,长长叹口气,“选个婿嫁个人,怎这般麻烦,你们一大一小,母亲这心也不知何时能操到头……”

徽妍和王萦相觑,皆是苦笑,各不说话。

王缪看了看她们,一狠心,道,“这么拖着亦是害人,我看这般,冯家、李家、张家,虽各有缺憾,大致却是过得去。做三根签,让萦来拈,抽中谁便定了谁。”

众人听了,都觉得这般也好。

王萦却面色变了变,立刻道,“我不抽!”

“抽不抽由不得你。”王缪虎起脸,“你自己也无主意,莫非拖到宫使来了,接你进宫一辈子做宫人?”

王萦眼圈又一红,委屈地大颗大颗掉眼泪。

徽妍看看她,道,“你若不愿,就这么办。三根签,你说哪根,我替你抽。”

王萦知道自己已无退路,哭着说,“这些人,尔等当时也不满意啊……”

陈氏叹气:“此一时彼一时,萦,你看姑氏都卧病了,你莫非还要她操心么?”

王萦不说话,倚在徽妍的肩上低低抽泣。